客戶端
美食天下

資訊

資訊 聚焦
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> 資訊 > 消費者視野 > 正文

漲價連續(xù)劇或超期播放 投資主旋律應緊扣通脹

2012/5/1 16:37

降價難道只是傳說

消費者是物價漲跌變化的直接感受者。今年以來CPI漲幅逐步升至3%以上,尤其是糧食、蔬菜、房租等價格上漲之聲“此起彼伏”,讓部分消費者擔心,新一輪物價明顯上漲的到來也許是板上釘釘。久違的搶購風又在一些地方重演,個別地方恐慌情緒滋生。

一些消費者反映,目前總體漲價感受盡管不如2007年那場豬肉“打頭炮”的漲價風強烈,但似乎隨時可能爆出新的“漲價先鋒”。從數據上來看,今年以來衣著、通訊以及部分家庭設備用品價格“負增長”,但在產品換代以及提升消費檔次的影響下,“買便宜貨好像只是個傳說”。

今天你“海囤”了嗎

綠豆、大蒜、小麥、大豆、蘋果、糖、藥材、土豆、棉服……2010年,從春天到冬天,不斷翻新的漲價品種令消費者目不暇接,仿佛一場超長連續(xù)劇持續(xù)上演。

改革開放以來,我國物價明顯上漲往往是由食品價格帶動,這次也不例外。國家統(tǒng)計局數據顯示,9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8.0%,對當月物價漲幅的拉動超過了70%。這一方面是由于我國農產品供需平衡狀況總體偏緊,易受到季節(jié)波動的影響,另一方面我國恩格爾系數目前仍然較高,食品價格占CPI的總體權重為33%左右,其地位舉足輕重。

具體而言,糧食、蔬菜價格的變動影響較為明顯,對老百姓的“心理沖擊”也最大。以大米為例,北京市新發(fā)地糧油批發(fā)市場的某商鋪老板介紹,近年來糧食價格每年都會漲上一點,今年似乎更明顯一些?!坝械钠放齐m然價格變化不大,但包裝縮小了。像這種東北大米去年每袋60斤的價格是96塊錢左右,今年改成了每袋58 斤,價格是105塊錢。我們這里每天都有不少老頭、老太太拖著車來買,多的時候要排隊?!?/P>

而超市中的糧食價格明顯要貴上一些。在北京馬連道家樂福超市,今年新上市的20斤包裝的大米,價格普遍在50元左右,不少消費者明顯感受到了價格變化。在食用油柜臺,一些相對便宜的油已售罄缺貨。“與糧食相比,油畢竟好放。如果預計未來漲價,老百姓買油可以多買一些,目前很多顧客都是每次兩三桶地買。每添一次貨一上午就賣完?!痹摴衽_售貨員介紹,“現在不是流行一句話——今天你‘海囤’了嗎?”

蔬菜方面,今年1-9月鮮菜價格上漲20.2%,在主要食品細項中漲幅居前。“蔬菜價格上漲較為明顯,除了氣候因素外,一個原因是近年來各地政府對‘菜籃子’重視不夠,一些大中城市多從外省購進蔬菜,城市周邊則更多用來搞開發(fā)建設。如果蔬菜主產區(qū)天氣異常,難免出現大面積菜價波動?!眹倚畔⒅行慕洕A測部主任范劍平認為。

從蔬菜到雜糧,從大蒜到棉花……部分農產品漲價之風引人關注。但也有消費者說,目前食品漲價的感受沒有2007年時那么明顯,當時的豬肉價格上漲太厲害了,一斤豬肉要20元錢,現在的肉價是當時的一半多點。“至少現在肉還吃得起?!?/P>

高房價助推通脹預期

9月份居住類價格上漲4.3%,盡管漲幅已經連續(xù)三個月回落,但在CPI中仍是僅次于食品價格的“第二推手”。而并不直接計入CPI的商品房價,在年初普漲的情況下,也推升了一些居民的通脹預期。

在我國,居住類價格主要由租金、水電燃氣、建房裝修材料等部分構成,這些因素在今年大多有一定漲幅?!敖衲攴孔馍蠞q很明顯,我去年租的兩居室價格是每月2500元,今年幾乎漲了1000元?!痹诒本┮患覐V告公司工作的王芳表示。

然而從月度數據來看,在國家調控政策的引導下,居住類價格并未繼續(xù)加快上行,自7月份漲幅達到5%的高點后,下半年呈現緩慢回落的態(tài)勢。

對購房者來說,每個月一半左右的工資收入要用來還貸款,其他方面的支出自然受到影響。在他們眼中,房子既然是商品,其價格上漲也是通脹,而且也有可能帶動其他商品的漲價。

如果算上高房價,實際通脹感受可能遠高于數據顯示的程度。在我國,居住類價格在CPI中的占比為14%左右,而美國等國為40%上下。也就是說,即便未來統(tǒng)計方法改革,食品價格權重有所調低、居住類價格調高,由此帶來的價格漲幅回落可能也較為有限。

但也有人指出,在流動性整體充裕的背景下,一定程度的資產價格上漲是合理的,未必會起到推升普通商品價格的作用。甚至中長期看,樓市低迷可能將社會資金擠到居民消費品市場,成為炒作漲價的推手。

值得關注的是,今年漲價風最瘋狂的時間段出現在5-7月和9-11月,兩個時段的代表漲價品分別是綠豆和棉花,恰好分別是前后“兩輪”樓市調控(4月17日和9月29日)之后。有分析人士認為,樓市調控打擊房地產市場,導致游資紛紛逃出樓市,涌向農產品和大宗商品,游資是本輪漲價風的罪魁禍首。

降價難道只是傳說

不過,據統(tǒng)計局數據,也有商品總體處于降價區(qū)間。今年1-9月,衣著類價格同比下降1.1%,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下降0.3%,交通和通訊類價格下降0.3%。

具體而言,受科技更新推動、市場競爭充分的產品價格往往穩(wěn)中有降。如交通和通訊類產品中,通信工具價格9月同比下降12.5%,交通工具價格下降1.5%;家庭設備用品中,耐用消費品9月同比下降1.1%。

但這和消費者們的感受似乎不太一致。一些消費者的質疑是,降價商品在市場上似乎難以尋覓,難道“只是個傳說”?“衣著降價了嗎?我覺得現在衣服漲得挺明顯的,像冬天穿的羽絨服、大衣,去年每件只要四五百元,現在隨便一件都要上千元。”某消費者表示。

對此,國家統(tǒng)計局相關負責人解釋稱,一方面是消費者往往對漲價商品印象深刻,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降價或價格穩(wěn)定的商品。另一方面則受居民消費升級的影響,消費者購買服裝等商品往往伴隨著檔次的提升,而統(tǒng)計數據中的商品籃子在一定時期必須保持不變,才能顯示出價格比較的意義。

不過,消費者通脹預期高漲是不爭事實。央行三季度城鎮(zhèn)儲戶調查顯示,仍有58.3%的居民認為物價“高、難以接受”。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(zhí)行報告表示,潛在通脹壓力須高度關注。當前價格走勢的不確定性較大,仍需加強通脹預期管理。

最受歡迎的家常菜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