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/1/22 11:21
導語:春節(jié)臨近,多數(shù)飯店的年夜飯預訂已是“一桌難求”。不過,在年夜飯消費過程中,霧里看花般的菜單、五花八門的合同條款,以及經(jīng)營者的種種“霸王”規(guī)定,著實令消費者防不勝防。
定金和訂金不一樣
元旦剛過,吳先生早早就在酒店預訂了年夜飯,雙方簽訂了書面合同,并按約定預交了200元“定金”。后來吳先生又改變了想法,打算回老家過春節(jié)。主意打定后,吳先生去酒店想要退回“定金”,酒店卻執(zhí)意不退還,還說這樣做是合法的。
根據(jù)擔保法、合同法等規(guī)定,定金和訂金不同:一是性質不同,定金具有擔保性質,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義務的,無權要求返還定金;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義務的,應當雙倍返還定金。而訂金僅具有預付款的性質,如果賣方履行義務,則訂金可以抵作買方的價款,如果賣方不履行義務則應返還訂金給買方;二是給付主體不同。給付定金的一方既可以是買方,也可以是賣方,而給付訂金的一方只能是買方;三是數(shù)額不同。定金不能超過合同總價款的20%,超過部分無效。而訂金沒有嚴格限制,一般不超過合同總價款即可。由此可見,吳先生疏忽大意將“訂金”寫成了“定金”,因為反悔而向酒店索要定金是得不到法律支持的。
“花樣菜名”亂人眼
2013年春節(jié),許女士和親家商定大年三十在酒店一同度過。電話訂餐時,服務員報了一通吉利好聽的菜名,“金玉滿堂”“一帆風順”“五谷豐登”等,許女士聽得“很受用”,于是沒有細問便作了預訂。結果,到了除夕晚上,許女士和家人坐到餐桌前才傻了眼,原來所謂的“金玉滿堂”就是清炒蘿卜,“五谷豐登”則是青豆加玉米粒。普普通通的家常菜,卻因為“花哨”的菜名而價格翻了一倍多。
如今,提供年夜飯的飯店往往都會在菜名上做文章,比如“年年有余”其實是“清蒸鱖魚”;“一團和氣”其實是“炸麻球”……普普通通的菜品只要取上一個“應景”的名字,價格便成倍上升。根據(jù)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(guī)定,經(jīng)營者有義務告知消費者商品和服務的真實情況。具體到餐飲業(yè),有關菜品的主料、配料、重量、工藝等,經(jīng)營者都有義務明確標注并向消費者明示;對于消費者的相關詢問,有義務詳細解答和說明。
飯后結賬要仔細
2013年春節(jié),張大媽攜女兒、女婿去飯店吃年夜飯時,攜帶了自家珍藏多年的兩瓶“茅臺”,飯后結賬時卻發(fā)現(xiàn)多出了200元額外服務費用。張大媽提出質疑,服務員告知帶酒水要收取“開瓶費”,這是行業(yè)規(guī)定。張大媽雖然對這種事先不予告知的做法十分氣惱,但只能自認倒霉。
時下,不少酒店都貼有“謝絕自帶酒水”的“溫馨提示”。其實,這種做法是沒有法律依據(jù)的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規(guī)定,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(jīng)營者,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,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。該法還規(guī)定,經(jīng)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、通知、聲明、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、不合理的規(guī)定,或者減輕、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。格式合同、通知、聲明、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(nèi)容的,其內(nèi)容無效。據(jù)此,本案例中,該飯店的行為顯然侵犯了張大媽的知情權和選擇權,謝絕自帶酒水和收取“開瓶費”的“店規(guī)”,明顯屬于不合理的格式條款,不具有法律效力。
原文地址:http://shipin.people.com.cn/n/2014/0122/c85914-24189259.html